理財五大習慣、三大法則!淺談新鮮人必知的「理財順序法」?

平時很少在網站上和大家談理財觀念,今天呢?想和大家聊聊不一樣的話題,
對於「財富累積」各位朋友是怎麼看待的呢?

如同大家知道保險也有儲蓄功能,因此財富累積的規劃也是我們工作範疇之一,但到底保險只是其中一種理財工具。在和很多保戶討論過理財議題之後,發現財富累積關鍵在於「觀念」而不是「方法」!

我們先來了解如何利用「理財順序法」讓你的財富在退休時能夠翻倍?先說如果今天有一個 10%和 1%的投資工具,你會選哪一個?

大家一定會說,當然是 10%啊!

但如果是….1,000 萬的 1%和 1,000 元的 10%,你會選哪個?

所以理財的關鍵在於「本金大小」有了本金我們討論報酬率才有意義,這大家都知道(巴菲特也知道 XD)。然而這一桶金該如何而來?可以先從養成這五大習慣開始談起:

習慣一、「年支出」換算成「月支出」

說來簡單卻又如此重要,就是先將每年以及每月可能的「固定支出」條列出來。舉例來說:像是每月電話費、每年保險費、每年牌照/燃料/房屋稅、每年學習費用和每月吃飯花費等等‥

這些花費有每年付的就將它除以 12 換算為每月支出,統一用每月做紀錄,如此 一來就能明確掌握每月「固定支出」,舉例就像下圖這張客戶的支出圖。

習慣二、月初先付錢給自己

每個月領到薪水你是如何理財呢?是把這筆錢用到月底看剩下多少,再把多出 來的存下來,還是你在月初就先把「預算」抓好了呢?

如同第一點提到,我們把「每月固定支出」抓出來,就是為了讓自己的財富有 「預算」的概念,在月初領薪的時就先把薪水轉出到不同的帳戶,月初把錢分 配好,扣除每月支出後剩下的才留給自己當這個月的花費使用。

習慣三、一次領一週生活費

你會不會有這樣的經驗,好像昨天才領一千塊在身上,皮夾裡的錢就莫名其妙的剩下 1、2 百元?只好再去領錢出來用。

最好的方法是當我知道月支出之後。

假如:每個月吃飯的花費是 8,000 元去除以四,換算為「每週」領出來用的錢就是 2,000 元。(8,000 元/4=2,000 元/週)
所以我們可以在每週一固定領出 2,000 元,以週為單位控制自己的生活開銷。

習慣四、小錢別浪費?善用水桶存錢法

如同第三點提到,當我們開始習慣將生活費以週為單位控管好生活支出之後,在每個週末就看看這個禮拜自己口袋剩下多少錢?

接著把這些小錢找個地方放,你可以找個水桶來丟,當然比較多人是使用像豬 公這種的工具來存放多餘的錢,因為放入後要再取出有相對難度,等到年底再把這隻豬公的錢放到銀行帳戶存起來。

莫名的~年初身上又多一筆錢啦!

圖片來源:富達投信

習慣五、養成聰明的刷卡習慣

我們都知道信用卡是一個很方便的東西,但往往因為便利我們可能一個不小心刷過頭,導致必須預支下個月的薪水來彌補這個洞洞…而這邊有二個刷卡小撇步,教你一起來刷卡賺回饋:

(1)信用卡分期賺回饋:當今天消費金額大,我們通常會想選擇信用卡來刷並賺取回饋,甚至現在信用卡公司分期還會有更多優惠,然而我通常會在刷卡分期之後,預先將全額放在銀行帳戶中等待每月去扣款,以避免每月分期造成「消費心理落差」。

那有人會說:就是沒這麼多錢才會分期啊?真是如此也沒有關係,但要記得在每月初的預算當中添加這筆分期的金額,以避免超過自己月薪收入導致入不敷出。

(2)刷卡僅用於固定支出:還有一個撇步是每月固定支出以信用卡來消費,因為這筆錢原本就要支出,如此還能累積信用卡紅利或是現金回饋。舉例像是:電話費、繳稅和保險費支出等…

其中保費支出也可用信用卡繳費,現在信用卡公司又有配合保費分 12 期零利率,加上信用卡保費作為一般消費,每月再多現金回饋,這些金額都算額外多賺的。

上面這五個理財習慣可以適用在年輕人身上,如果剛出社會沒有這麼多的資產,藉由這幾個存錢習慣先幫自己累積一筆財富再來做理財規劃。

最後有了這筆錢如何理財呢?可以藉由這三個法則讓自己財富快速倍增,切記年輕人在財富累積階段,切記讓自己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有了一定金額我們才能藉由錢去滾錢,創造自己的被動收入。

法則一、年輕人以時間換取空間

當我們今天把人生階段花到的費用一一盤點時….你會發現買房、結婚和生子等等…加總起來金額隨便都百萬以上?其實不用緊張,因為當我們越早準備就會越輕鬆!

試想一件事情,我們人不一定會生病或發生意外,但是不是一定會老?如果天我們 65 歲退休,一樣準備 1,000 萬退休金,25 歲開始準備,每年準備 25 萬,和 55 歲才來準備退休金,每年要準備 100 萬,那個比較輕鬆呢?

越年輕準備退休金帳戶加上時間複利效應,原本要存的千萬退休金就有機會不用一半金額就能提前準備完成,甚至退休後每月能有源源不絕的退休金。

法則二、分三個帳戶聰明理財

(1)生活花費帳戶:第一個是每月薪水轉入的帳戶,扣除每月存起來的錢以及固定花出去的錢,剩下的錢就放在這個帳戶當作日常開銷的花費。

(2)固定支出帳戶:這個帳戶也作為信用卡代扣繳的帳戶,如同前面提到的電話費、保險費、稅金等..這些固定支出換為每月支出,每月領薪之後先把部分薪水存入這個帳戶去代扣。

(3)投資理財帳戶:第三個是用來儲蓄,也是在每月領薪後,固定將一個數字轉入這個帳戶;理財帳戶建議可以開立銀行綜合帳戶,包含外幣、基金和股票等皆可結合在這個帳戶,利用網路銀行功能清楚檢視全部資產的情況。

法則三、找出適合自己的資產分配比例

最後就要談到資產配置的比例,當我們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後,開始對於理財工具要有初步了解,包含外匯、黃金、股票、基金和保險等..都屬於理財配置的一環。

通常年輕族群因為責任沒這麼重,可以將資產比例放在有一定報酬的理財工具當中,而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再將部分比例配置在相對安全的理財工具中

而理財工具該如何挑選?就得依您個人的狀況去作討論當然如果您有信任的理財專員或是保險顧問,就可以針對資產的配置去作進一步的討論。

-專人諮詢-

訂閱我們的LINE@,享受隨身顧問的服務,立即掃描QR CODE,或點擊下方按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